读「投資依存症」

第一章 财富不会凭空增加,它是劳动的结晶。很多人认为,S&P 500 或日经225 长期上涨,说明经济在变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指数主要由头部企业组成,而中小企业的表现并不会直接反映在指数中。实际上,许多中小企业的业绩可能在下滑,但由于大公司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指数看起来仍在上涨。 结果是什么? 资本向巨头企业集中,行业垄断加剧。 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消费能力下降,最终会影响整个经济,甚至反噬头部企业。 如果财富的分配长期不均衡,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 雷曼兄弟的破产并非因为他们将钱借给“不会还钱”的人,而是因为他们将“次级贷款”打包成债券卖给全世界,甚至后来他们自己也持有这样的债券,并以此加杠杆融资。好像击鼓传花,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 政府救市的钱还是来自普通人,来自税收。 活力门事件。了解到可转让债券,CB,被雷曼兄弟用来“折价转股+提前套利”,在当时来说是不道德,但也不违法。 ⬇️ 2005年,日本放送经营权争夺战 活力门创始人试图通过收购日本放送,来控制富士电视台。 利用结构漏洞,母公司小于子公司,股权结构失衡,被当作收购的突破口。 收购本身并不违法,哪怕是恶意收购。为了筹措资金,创始人发了CB融资,但是由于CB的结构漏洞,被雷曼兄弟利用,被合法套利打压股价。为了维稳股价,铤而走险做假账。被曝光之后,信用崩盘,市场信心也崩了。 公司的损失补偿是非法的。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要么是自掏腰包,要么是用新客户的钱来贴给老客户,后者就是庞氏骗局的结构了。 感觉很多金融从业者都是金钱中毒了,不停追逐一些非常奢侈的高消费,追逐赚钱,他们赚钱已经足够容易了,但是还会去诈骗,为了更多的钱。总之是我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是我几辈子也赚不到也花不完的数字。 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那样很幸福,他们就像被欲望驱动的怪兽一样。或许他们追逐金钱的时候内心也曾有过片刻的满足,但是马上又会被新的焦虑/欲望所替代吧。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拜高踩低,有钱就会被高看一眼。你的价值就是你工资单上面的数字,是你的存款。资本把劳动和人异化成了这样。 看到书里的例子 亚马逊仓库的工作人员,当接到订单的时候,就去仓库把东西找出来,拿到一个窗口。电脑会根据物品位置计算出移动时间,显示在屏幕上。员工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物品送到窗口。超时就会计数,次数多了还会受到批评。 这和美团外卖什么的,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这简直就是折磨啊,西西弗斯都没这么累吧。真的是彻彻底底对劳动的异化。 原来世博会奥运会之后都会留下一堆烂尾建筑,维护的费用远远高于使用率。 大阪世博会就是这样,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去看,但是感觉不会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划时代的科技产品。过几年还会在大阪开设赌场,谁出的馊主意啊,我的天,就算赚了钱,社会上的赌徒也会大幅度增加,犯罪率上升等等,到时候维护社会治安也要花钱。真是后患无穷。感觉全世界都是向更加垃圾的方面发展。 书里还有关于落语的笑点分析 四种触发机制: 1️⃣意外反转 2️⃣解密 3️⃣制造违和感 4️⃣呼应 通过让观众产生情绪波动,制造笑点。 感觉可以用在自己的脑洞小剧场里面。 之前就写了一个卡比乘坐瓦普之星来地球接我,和我一起挥霍完存款,直接起飞。导致公司混乱。而我到达卡比之国的时候,自己也变成和卡比一样的一头身的故事。 一些名词解释 ⬇️ ノミ行為:一种非法的伪装中介的操作行为。经营者表面上接受客户的委托进行交易,但实际上并未在正规交易市场(如证券交易所)进行委托交易,而是私自将客户的买卖请求“吞下”,自己与客户对赌。 经营者假装下单,但实际上只是记账,然后如果市场上涨,就赔钱给客户;下跌就自己赚钱,根本没有进行真实交易。 美式轮盘:数字1-36(红黑交错排列),一个0(绿色),一个00(绿色) 玩家下注,赌小球会落在哪个数字上。可以下注某一个数字,颜色,大小,单双,以及行列。但是玩家的胜率永远都是小于50%的。(数学) CAPE Ratio 周期调整市盈率 用来衡量股票市场整体是否高估或低估的一个指标。比普通市盈率更加稳定,能过滤掉短期经济周期波动。 CAPE = 当前股价 / 过去10年平均每股收益(经通货膨胀调整后) CAPE越高,未来十年股票收益率通常越低;CAPE越低,未来收益率通常越高。

April 26, 2025 · 1 min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开门见山,对我感触最大的几点有: 1.重新认识“有意识”与“无意识”。 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是有意识的,但其实是随着思维游走。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是由着自己不开心,认同了自己的痛苦与不快乐。曾经,我坚定地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构成我的一部分,如果我抛弃了这些痛苦,也就是抛弃了过去的那部分自己。但正因如此,我无法从痛苦中解放出来。 2.重新认识“过去”与“未来”。 接上条,然而,这个过去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当下,过去是过去的当下,未来是未来的当下。 3.使用自己的意识,来阻止自己的无意识思考。 我每时每刻脑子里都有很多想法,或是缅怀过去,或是忧虑未来,各种脑中小剧场,以致于变成了强迫性思考——我甚至没办法让自己停下来。“我不能停止思考,我天生就是一个思考者”,“脑子越用越灵”等话语,都让我对“思考”这件事产生了高度的自我认同。 但书里提到了另外一种观点:“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思维并不都是有益的,作为一个经常强迫性思考,无意识思考的人,我深受其害,这种思考对我来说是一种消耗,一种能量的流失。因此我决定按照书里所说,来阻止这种思考。 这种消耗的状态类似于焦虑,就是脑子里有千百件自己想做、该做的事情,却无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下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上。 具体要怎么做呢?当我意识到自己在胡思乱想时,我就要立刻打断它。并不需要做出打断的动作,只需要观察自己在想什么就可以了。非要用语言来表达的话,我会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小人,她总是想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于是她经常会弄一些情景小剧场,不停地思考,激发一些恐惧,焦虑,喜悦等情绪来让我注意到她。但我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总是被她打扰。这个时候我就专注地看她在搞什么花样,不是顺从她的方式思考,而是观察她。往往她会偃旗息鼓,安静下来。 放一些书中的摘抄在这里,时时回顾。这本书一定会反复阅读,和《秘密》一起。 思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或消除情绪上的痛苦,这也是思维活动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维也只能暂时地将痛苦掩盖住。实际上,思维越是努力去摆脱这种痛苦,痛苦就会越深。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有种既是当事人又是法官的意思) 把你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把你先前在时间内流连并短暂地访问当下时刻的做法改为关注当下时刻,只在必要时简单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 当你与思维认同时,你就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并容许它存在。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了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幻象。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无法让你感受到喜悦、自在和轻松,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改变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变的是你做事的方式。(有点像斯多葛哲学诶,果然伟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任何时候当你意识到你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你就已经进入了当下。 你是否有应该做但现在又没有做的事情呢?如果有,请现在就开始做吧。或者,你就完全接受你此刻的消极、懒惰或被动,如果这是你的选择的话。请充分地享受它,请尽可能地懒惰吧。如果你完全进入这种状态并变得有意识,你将会很快从这种状态中脱身。 这并不是说你不需要再去欣赏、享受开心或美好的事情或情况,而是说不要通过它们去寻找一些它们不能给予的东西——身份认同、永恒和满足的感觉,这是挫折和痛苦的成因。如果人们都开悟了,并不再通过事物来寻求她们的身份,整个广告业和消费社会就会瓦解。你越是用这种方式去寻找幸福,它就会越多地逃避你。外界的事物不会永远地满足你的需求,它们只会暂时地和表面上地满足你。

April 2, 2023 · 1 min

我从《悉达多》中学到的——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最近要搬家,早上去市役所办理转出手续。我家离市役所是很远的,走路要一个多小时。我可以选择走路,骑自行车,或者走反方向去另一个车站再坐一路电车去市役所车站,下车后再走一段路。我毫不犹豫就边走边跑向我的目的地。 为什么喜欢走路呢?我想我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和自己相处。骑车的时候,我脑里子大多都是路况和路线图,走路却不同,可以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经常是脑子里狂风暴雨,脚下呼呼生风,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哪怕是很远的路,只要我迈开双脚,就会到达。 前几天和妈妈聊天,妈妈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呢?”,我不想安定下来,也无法想象在一个地方呆那么多年,那我人生的其它可能性就全都消失不见。我的头脑里蹦出千百个想法,我忽地生出焦虑——要是,要怎么样才能去澳大利亚呢?一边想一边在心里换算要存多少钱。我想我并不坚定。因为坚定的时候,我是不会怀疑自己的,不会想其它的可能性。如果去澳大利亚就像我决定不婚不育那样坚定就好了,最后我这样想。 妈妈总说我“不识ju”,我也不知道方言里面这个ju到底要怎么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意思,我觉得还可以更直白些翻译成“你别给脸不要脸”!我物质方面倒也挺知足的,但精神方面“欲壑难填”。比起锦衣玉食来说,我更羡慕有钱人可以受到的教育。有时候我真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真厉害,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在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这条路上,我从没停下过,我突然想,我会不会就像《悉达多》里面的乔文达一样,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的“道”,也没有“悟”呢? 倘若“悟”一定要入世的话,那我一定是开悟不了了。我永远也不会让自己堕落,不会和男人做爱,不会去赌,不会去骗人。但我也想开悟,想明确坚定地知道自己的路,根据吸引力法则,只要我坚定相信我会找到,我就会找到。重要的是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去体验,亲近大自然。 “知识可以被分享,但智慧不能,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所以要去自己意会,不可去书中求答案,而要在现世中自己找答案。我一直在做相反的事情。或许有一天,我在现实世界里经历得足够多了,那条路就会破开屏障展现在我的眼前吧!在那之后,我才会安定下来。

April 2, 2023 · 1 min